恐龙世界课件(汇编13篇)
时间:2025-06-04 作者:我爱文字网恐龙世界课件 篇1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几千万年前恐龙世界的样子。主要让学生想象和体悟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了解雷龙、冠龙、暴龙的特点。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本课运用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突破重点。同时,课前安排孩子们认真阅读有关恐龙的书籍,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恐龙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无形中也训练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在反复多次的课文朗读中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
3、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读自悟,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和体悟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了解雷龙、冠龙、暴龙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恐龙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8课《遥远的恐龙世界》,(学生齐读课题)在课上,我们一起朗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生字幻灯,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看来同学们很好地掌握了生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打开书86页,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读)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3、小朋友,你们心中的恐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来读,你们闭眼想象。
4、课件播放《遥远的恐龙世界》影片片段。
5、文字、视频的多重冲击后学生谈感受。
(三)朗读课文,认识三种恐龙
1、很久很久以前,恐龙居然是大地的主人,真是太神奇了。我们的课文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个神奇的恐龙世界中三种非常有特色的恐龙,谁知道是哪三种?(指名说,板书三种恐龙的名字。)
2、听老师要求,有两个:第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比较,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第二:再把你最感兴趣的恐龙那段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去读)
3、了解恐龙特点,渗透学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指导要点,感情朗读。
指导要点:
雷龙:
①抓住“雷龙发出如雷的声音。”(课件播放雷龙鸣叫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使学生明白雷龙名字的由来。
②抓住“长长的脖子”指导:雷龙伸长了脖子,直立起来有六七层楼房那么高,让学生看窗外的楼房想象进行比较,再看图片,突出雷龙的高大,之后带感受朗读,读出雷龙的高大。
③抓住“笨重的身体”指导:雷龙非常重,如果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体重为标准,一只雷龙的体重就相当于六七头大象的体重,走不动了,得移动,每走一步,大地都会发出震颤的声音。指导读出雷龙笨重的感觉。
④师问:这么个身材高大的庞然大物,站在你面前,你害怕吗?为什么?知道雷龙是素食动物,体会它的性情温和。
⑤指名喜欢雷龙的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龙这个庞然大物的形象。
恐龙世界课件 篇2
在讲《遥远的恐龙世界》这篇课文之前,我在课下了解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恐龙,尤其是男同学。讲课前两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家自己预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这篇课文,读熟课文,并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可以超越课本内容,选你喜欢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比如,读书、画画、讲故事、表演……终于,要学这一课了。一上课,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和以往上课就有很大的不同,事先准备的资料都整齐地摆在自己的桌上。我说:“这节课我们就来上汇报课,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准备的一一展示给大家吧。谁先来?” 话音刚落,何宜泽同学高举着一幅画走上讲台:“我画了几只正在吃树叶的雷龙,你们看他们的身子多么笨啊!”,我赶紧帮他把画贴在了黑板上。
这时,李树林同学也拿着一张画跑上了讲台:“我画的是翼龙,我的翼龙是天空里的英雄。它张着大翅膀,在天空中飞行。”还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的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这时,张新宇一手拿暴龙的玩具模型,一手拽着瘦小的李刚,走上讲台,恶狠狠地说:“我是贪心的暴龙,今天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来吧,快让我吃了你。”还有几位同学也都进行了表演,赢得了热烈地掌声和欢笑声。还有两名同学说,:老师,我家有恐龙故事的光盘。”我说等下节课,我们到多媒体教室观看好吗。同学们高兴极了。最后, 张家铭同学讲了霸王龙的故事,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笑着,虽然课堂有点乱,但是同学们兴致高到了极点。
备课伊始,我只是想换一种方法来教学。谁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转变教学思想,突破陈旧的教学方法,使课上有声、有形、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课文融为一体,很好地处理了教学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恐龙世界课件 篇3
一、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赵大川从家里带来两只恐龙,孩子们围在一起,有的用手摸,有的问赵大川:“这是什么龙?”赵大川见小朋友们这么喜欢非常得意,他告诉小朋友这两只恐龙一只叫霸王龙,另一只叫剑龙,这两只恐龙是夜光的,晚上关上灯后它还会发光……幼儿对探究恐龙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第二天,杜彰昕、范傲、潘艺彤、孙程飞带来了恐龙的模型、图书、图片等,老师也搜集了一些vcd片、卡片等,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体验观察、交流的愉悦,初步形成关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2)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
(3)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习性以及自然与人的依存关系。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三、活动准备
充分挖掘各种可利用资源如家庭、社区等,搜集恐龙的活动资料、信息。
四、活动过程
(一)开办恐龙俱乐部。
请幼儿设计恐龙俱乐部展区,将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图片、图书、模型、玩具等进行展览,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摆放展区,便于其他人参观,讨论中幼儿得出两种摆放方法:一是按资料的种类摆放;二是按恐龙的种类(食草和食肉恐龙)摆放。
幼儿自由的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并把自己了解的恐龙情况讲给同伴听,体验交流的快感。
(二)举行恐龙研究会。
1、启发引导幼儿回答:你知道哪几种恐龙?它长得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生活习惯?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2、恐龙趣味谈。请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3、恐龙之最。观看幼儿带来的恐龙之最vcd片。
4、讨论:恐龙为什么不见了?启发幼儿可以与生活环境的改变相联系等。
5、听故事《恐龙为什么会灭绝》,通过故事使幼儿初步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三)表征:我喜欢的恐龙。
1、画恐龙。为幼儿提供纸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画恐龙,画好后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画的恐龙叫什么?长的什么样?
2、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橡皮泥、纸浆、各种纸壳、彩笔、油画棒等,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幼儿互相合作。画玩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评、交流。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信息,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
2、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合作制作立体恐龙。可利用铁丝、大纸箱、挂历纸、废报纸、木棒等材料进行制作。
3、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哪些?
恐龙世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重点:第四自然段,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网络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恐龙化石、鸟类的演化
2.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及时正音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完成预习作业:新词积累——读文体会——我的问题
三、学生字新词
1.自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划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
3.利用课件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4.利用课件完成生字新词游戏练习
四、学生找小伙伴再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全文,交流对字词、课文的理解
五、读题生疑,直奔中心(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交流资料
(于黑板左下方板书:恐龙)引导:对于恐龙,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课前同学们已查阅搜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同学们自由交流资料:谈谈对恐龙的的认识)
2、读题生疑
①(板书课题:31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生读题
②谈起蓝天,我们自然会想起——鸟类
③读了这个有趣的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3、研读中心句
①课件出示中心句及比较句: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变成了鸟儿。”
②学生反复研读、比较:两句中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悟:语句的表达要准确)
③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问题?(如: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师引读:同学们,这些问题在徐星博士的这篇文章中能找到答案。1856年,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一次吃火鸡的时候偶然发现——
“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经过研究——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 这在当时的科学界,可是一个极为轰动的消息。赫胥黎为什么不赶紧向全世界公布这一科学成果呢?当时赫胥黎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领悟科学家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虽然是一个假说,并且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实物化石佐证,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寻找、探索、研究,直到——
(播放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巨盗龙化石”)
4、课件出示重点句: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想像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的情境。
第二课时
一、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师引导:科学家在中国的二连浩特发现似鸟巨盗龙化石,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那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让我们回到两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2、指导第四自然段研读方法(1)自读思考。(2)整理填空。(3)汇报交流。
3、边板书,边汇报:
_________年前,第一代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繁衍成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恐龙家族。其中,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身体______→体表______→转移到______→在树林间______→具备能力______→最终______。
4、在读中感悟写法上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5、角色演出:以各种角色(科学家、记者、恐龙化石……)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徐星博士要写这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它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
三、完成预习作业中“我的问题”,把预习中自己提的问题进行解答,还未解决的继续与老师同学交流。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变成鸟类
在树林间 具备 能力
其中一支身体 体表 转移到
恐龙家族(形态各异、庞大)
第一代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恐龙世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恐龙。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欣赏、分析、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学生分析出恐龙的造型特点。结合图片、视频、立体造型创设情景,利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表达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学情分析
《恐龙世界》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喜爱玩恐龙玩具,听关于恐龙的故事,看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因此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重点帮助学生了解霸王龙、三角龙、翼龙、雷龙等外形特征。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2、教学难点 :恐龙的动态造型及合理地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摸一摸)
2.请一名学生描述。
生:“我摸到的好像是动物,有四条腿,而且身上很粗糙,好像是恐龙。”
师:“你真棒!快拿出来看看是不是恐龙呢?”
生:“是
3.教师出示恐龙模型,学生初步感知恐龙的的外形。
出示课题:恐龙世界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因此本环节通过触摸感知恐龙外形,学生通过学生简单的语言描述,初步对恐龙有了一定的了解;次而欣赏恐龙的短片,让学生感知恐龙存在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讲授新知:
1.欣赏恐龙短片,学生观察。(评一评)
师:恐龙在2亿年前曾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他们生活的这个时期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然而有一天却突然消失,我们只能从考古学家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来感受他们真实的存在。下面我来看一段用3D动画复原恐龙生活的影片,让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些远古的生命。
师:请结合刚才的影片,谁能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答:
师: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2.对比观察:(画一画)
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恐龙的外部特征。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只恐龙模型,每个小组分析恐龙外部的特征?
小组汇报:
恐龙的外形特征:
(1).雷龙:头小
(2).霸王龙:牙齿尖
(3).三角龙:头上有3个角
(4).剑龙:背上有骨板
我们常把恐龙分为两大类:植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肉食恐龙特点:头巨大,牙齿锋利;前置短小,后肢粗壮;尾巴短而粗。植食恐龙。特点:头小,脖子长;四肢行走;尾巴长。
3.探究恐龙画法
恐龙的外形虽然有差异,但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头、身体、四肢、尾巴。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画恐龙?
我们在画恐龙的时候先用线条画出它的轮廓。请看图片(雷龙和霸王龙)
谁能试着用线条画一只恐龙?
学生上台画恐龙。
师:他哪里画的最生动?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下面看看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画线描雷龙和剑龙。(原创)片区公开课 (原创)片区公开课
(设计意图:由于恐龙的种类很多,而且样貌奇特,各不相同,所以通过对恐龙的对比,丰富学生对恐龙外形的了解和细致观察,利用自由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通过细节去表现更具特点的恐龙,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4.色泽花纹:
老师:我们了解了恐龙外形,知道了各种各样恐龙的特点,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动物在自然界中生活,为了保护自己,所以身上都有什么?
学生回答:花纹。
老师:对了,那我们就要给恐龙们添加花纹,涂上颜色。
教师出示添加花纹颜色的恐龙示范画。
在添加花纹时,可以用一些点线面的花纹。
5.背景的添加
老师:我们的恐龙世界里已经有许多小恐龙了,但我们的画面还是有些空,怎么办?
学生:添加背景。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添画背景,一幅恐龙世界完成。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视觉和审美经验,用范画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创新思维。)
三、艺术实践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就来创造一个神秘的恐龙世界吧!
要点:
1.以绘画方法,画出恐龙,要求形象生动。
2.添画出恐龙生活的环境。
四、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1).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谁能上台将自己画的恐龙心得介绍给大家?
(3).看看黑板上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谁画的色彩最鲜艳?
谁的构图最完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五、拓展:
师:恐龙毕竟是生活于远古年代,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一些画家根据恐龙的遗骨化石还原以及地质历史研究的成果,进行合理想象,再现了恐龙的世界。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表现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的。(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巧妙利用材料,进行有创意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恐龙世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介绍的3种恐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2、体会3、4自然段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
3、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3种恐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教学难点:学习第3、4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做什么啊?喜欢探险吗?今天咱们就去探险。去哪呢?课件展示恐龙录象。知道去哪吗?对了,去遥远的恐龙世界。(板书课题)
一、激情导入:
生齐读课题。师:“遥远”是什么意思啊?
有多远啊?(几千万年以前)
课件展示1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地球上的主人。
指名读,体会“很久很久”理解“遥远”。如生体会不到,课件将“很久很久”加着重号。
2、你都知道哪些恐龙啊?生介绍。
师:你知道的真多呀!老师也像大家一样喜欢恐龙,大家看看我给大家带来的恐龙图片。看后有什么感受?
再读这句话“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地球上的主人。”如学生读不出多,课件将“各种各样”加着重号。
想到那遥远的恐龙世界去探险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在探险过程中,你认识了哪些恐龙?在图上标一标。
指名展示。
三、细读课文,了解三种恐龙
(一)刚才啊,我们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这些恐龙,要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它们,我们得更近距离的观察,这可有点危险,你们怕吗?为了使我们观察得更仔细,也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大家先注意探险提示:
探险提示:
1、你对哪种恐龙感兴趣就到哪里去探险。
2、把你最感兴趣的见闻划下来,有感情地读读。
3、探险后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二)生自读体会
(三)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学习2自然段
(1)生介绍雷龙:声音大、响。具体感受到声音大、响是从“雷龙能发出如雷的声音。”中的“如雷”感受到的。
课件展示:雷龙能发出如雷的声音。
生读中体会声音大,如体会不到,课件将“如雷”加着重号。
师:雷龙的声音
生自己体会读。
(2)体会雷龙高大体笨: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移动着笨重的身体,一群一群地在草原上散步、游戏。
(3)了解雷龙的食物、住所:高大树木上的枝叶是它们的美味,安静清凉的树林是它们的住房。
2、学习3自然段。
(1)生介绍暴龙:“暴龙是最贪心的猎手。”
课件展示:暴龙是( )的猎手。
生填空,再体会读这句话。
生读文展示:“它们露出尖利的牙齿,迎着风追赶草原上可怜的动物。只要暴龙出现,许多动物都躲得远远的,只怕一不小心成了它们的点心。”
(2)课件展示:它们露出牙齿,追赶草原上可怜的动物。
它们露出尖利的牙齿,迎着风追赶草原上可怜的动物。
请你读一读,不同的介绍给你怎样的感受?
再读原句。
(3)课件展示:( )暴龙出现,许多动物( )躲得远远的,只怕一不小心成了它们的点心。填一填,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4)暴龙到底有什么特点啊,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5)师引读首句,生分读具体写的句子。
3、学习4自然段。
(1)生介绍翼龙的特点“是天空中的英雄”。
课件展示:翼龙是天空中的英雄。将“天空中”加着重号引导学生体会读。
生读文展示:它们张着宽大的翅膀,在空中优美地飞行。越过草原,越过高山,湖面上也常常映出它们那雄健的身影。
(2)课件展示:它们张着翅膀,在空中飞行。
它们张着宽大的翅膀,在空中优美地飞行。
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它们飞行得自由自在,是天空的主宰)
课件展示:翼龙是天空中的英雄。它们张着宽大的翅膀,在空中优美地飞行。越过草原,越过高山,湖面上也常常映出它们那雄健的身影。(体会翼龙飞的远飞的高)
(3)翼龙到底有什么特点啊,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3)师引读概括写的句子,生分读具体写的句子。
4、几千万年后的今天,这些恐龙早已从地球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它们的化石,想象那个遥远的恐龙世界。不能亲眼看看那些可爱的恐龙,有什么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5自然段。
(四)总结
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15、遥远的恐龙世界
雷龙:声大体笨
暴龙:最贪心
翼龙:空中英雄
恐龙世界课件 篇7
选择《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上公开课,一是我对课文内容很新奇:恐龙中竟有一支飞上了蓝天?二是儿子很喜欢恐龙,估计班里的孩子也会喜欢。于是我想,一篇我和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文章,一定能上出精彩来。
但是,真正开始备课之后,我又迷茫了,我不停地问自己: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学生除了知道“鸟类很可能是由一种猎食性恐龙演化而来”的这一科普知识以外,语文能力方面能有哪些提高呢?在课文严谨、准确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哪些内容最具“语文价值”,哪些语言最值得剖析、玩味呢?如何利用好学生对恐龙的喜爱,为这堂课的语文教学服好务呢?还有,这篇说明文中蕴含的科学研究之美,如何让学生体会呢?
一连串的追问,促使我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文本。根据课后题中“有条理地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要求,我决定把介绍此内容的第四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在这一段中,我锁定了两个语言学习点:一是抓住“大约”等准确的用词,体会说明文严谨的语言特点;二是抓住“和狗一般……像鸵鸟一样……”、“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两个值得借鉴的句式,进行语言的模仿、创造。为了避免说话训练陷入机械枯燥的窘境,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再现形象的恐龙世界,以激发兴趣,拓宽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
至于这一段后半部分涉及的很多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诸如“骨骼中空”、“脑颅膨大”等,因与语文课的学习任务关系不大,我决定略过不提。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备课就顺利多了。一个晚上就拉出了教学设计,而这之前的思考花了近半个月。由此我想到:在一篇课文中锁定具有“语言价值”的学习点,并找到转化为学生“言语作品”的途径,是多么不易。
课上得很顺利,学生很活跃,从网上下载的丰富的恐龙图片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不少学生的发言极具创意,并没有拘泥于课本所给的句式。评课教师认为这堂课将一篇说明文处理得很“语文”,上出了“语文味”。
恐龙世界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二个时期,知道恐龙是爬行动物。
2、掌握几种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类别。
3、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4、培养幼儿热爱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恐龙
活动准备
l、幼儿与家长收集恐龙资料(食物,生活年代,灭绝原因),带幼儿参观恐龙博物馆。
2、恐龙图片,模型若干,背景图两幅,音乐背景。
活动过程
一、图片资料展览:
1、家园互动:家长协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恐龙资料。
2、小组活动:幼儿将各类资料布置于活动室一角,建成“恐龙公园”
二、参观“恐龙公园”逐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幼儿间相互交流,谈谈对恐龙的初步认识。
2、结合收集的恐龙资料,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
3、认识几种著名的恐龙,了解外形特征及习性。
(1)出示腕龙,霸王龙,翼龙的图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比较不同地方。
(3)启发探索恐龙的外形特征与防御敌人,猎取食物的关系。
三、游戏“找食物”,了解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特征。
1、个别活动:让幼儿看看周围有哪些恐龙,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卡片或模型,想想他们喜欢吃什么?
2、小组活动:讨论“恐龙的食物种类”,说出恐龙的食物特性,看看哪些恐龙是食草的,哪些是食肉的,将卡片或模型送到背景图中。(食草类背景,食肉类背景)。
3、游戏:找食物
幼儿自由选择模型扮演恐龙,听音乐到草地找食物 。
恐龙世界课件 篇9
作者: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邓秀娣 转贴自: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点击数:461
《恐龙》教学设计
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邓秀娣
教材分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生活的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的外姓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将恐龙的吃食,最后介绍恐龙是如何人繁衍后代的。第六自然段讲恐龙后来消失了,但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全文线索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的范例。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多媒体及平时阅读,对恐龙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兴趣浓厚,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并且,该年龄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及大量的直观图片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它的教学既不同于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又不能把它上成自然课,必须要上出说明文的味道。因此教学这篇文章时,应以激趣为基点,以品读为重点,感悟说明方法,同时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并激发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兴趣,真正上出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像。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设计分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录像。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不同种类的恐龙,从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设计分析:导入之后,应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从总体上作以把握。]
三、潜心品读,感悟方法。
1、精读“雷龙”,探究写法。
师:(点击雷龙图片课件)看,这是什么?
师:课文是怎样写雷龙的外形特点的?
(学生找出句子读,教师在刚才雷龙图片课件中点击出相应句子。)
读了这句话,你们觉得雷龙怎样?请你从这句话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师:请大家在这个词的下面画上波浪线。谁来读这个词?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句话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师: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生动、具体,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这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师:这是比喻句,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雷龙是——庞然大物,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个句子,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师:谁来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
师:(相机评价,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好像看到了好大的雷龙!”“哇,它真是个庞然大物!”)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设计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读议写雷龙的句子上下功夫,学习雷龙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中去理解,先“扶”,为后面的“放”打好基础。]
2、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1)出示表格:
名称
外形特点
说明方法
雷龙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作比较
打比方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我们是这样学的: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表格,重点选择一两种你最想了解的来学习,看看它的特点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学生说到哪种恐龙,教师就讲哪种恐龙,并运用上介绍恐龙的相应图片及文字和上面表格等课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学习说明方法。
[设计分析:以表格形式引读导议,方法灵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自由说写,运用方法。
1、总结过渡: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恐龙的外形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请你用上今天学的一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先自己说一说,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说,比比谁说的好。
2、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恐龙图片,先自由说,再全班交流。
3、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恐龙,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分析:落实了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四、课尾设疑,留有余味。
1、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3、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网站地址。
[设计分析: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 为学生提供恐龙网站地址,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恐龙世界课件 篇10
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8分)
kǒng lóng
xiōng měng
gē zi
xīn xǐ ruò kuáng
miáo huì
qīng yíng
mǐn jié
xíng tài gè yì
二、比一比,组词语(8分)
顿()绘()捷()崭() 吨()会()睫()斩()
三、你的意思我明白(根据意思写词语)(15分)
1、颜色多,灿烂多彩。( )
2、在空中回旋地飞。 ( )
3、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
4、动作迅速而灵敏。 ( )
5、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 )
四、我会填(15分)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_______________,最终变成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了大量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化石之后,
科学家们提出,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
3、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___,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______。
五、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仔细读课文,再填表(36分)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第一代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从外形上繁衍生息的庞大家族从生活习性上 从身体形态上 从性情上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从体态、习性体表的不断变化上
二、阅读乐园(14分)
犀牛和它的好朋友
犀牛是一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它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绝不是偶然的。原来犀牛的皮肤好像铁甲一样,但在皱褶地方却非常嫩薄,常受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的刺蛰。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就以它身上的寄生虫类作为美味食品,吃饱肚皮。同时,犀牛的视觉不够敏锐,当犀牛鸟发现敌人时,这只灵活的小鸟,就会飞上飞下,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向它的好朋友报警,让它们做好安全戒备。所以犀牛对犀牛鸟非常感激,平时也让犀牛鸟在它背上任意玩耍。性情暴躁的犀牛,从不对它的好朋友发脾气。
1、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6分)
珍贵──( )栖息──( )戒备──( )
2、用波浪线现出描写犀牛皮肤特点的句子(4分)
3、为什么犀牛和犀牛鸟成为了好朋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10分)
查有关资料填空:
1、最重的恐龙是________,身体最长的恐龙是________。
2、恐龙是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恐龙世界课件 篇11
这是一节绘画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中构图的要求、遮挡方法、背景衬托及渐变的涂色方法,我示范画了一只卡通造型的梁龙回头看的姿态,添加了森林背景,这样学生更直观。通过学生的作业反映出,合理构图、背景衬托都基本掌握。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照着老师的范画来画,总是一只卡通造型的梁龙回头的姿态,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像来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理念,学生一味地仿照,只能禁锢他们创作的思维,磨灭他们创作的火花。后来通过反思,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有两点做得还不够:一、学生收集恐龙图像资料不够,以至他们在绘画恐龙时种类不多,出现依照的现象。二、教师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不够到位。于是在上第2个班的时候,我没有进行范画,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更多的恐龙资料和图片,以及把恐龙玩具模型也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交流,仔细观察五官、脚爪、皮、甲等。在学生绘画前,我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挥想像,如我们通过时空隧道回来了恐龙生活的侏罗纪时代,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恐龙来到了我们的城市里,会发生什么事等等,结果在学生的作业中,有的学生把恐龙拟人化了,画了恐龙妈妈与宝宝在一起幸福生活的画面;有的给恐龙添加了装饰图案,丰富画面;有的画了不同种类、各种造型的恐龙,生动极了。
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画是给学生直观了,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但有时也会给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禁锢了他们的想像。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究。
恐龙世界课件 篇12
恐龙世界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可恐龙毕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于是我把这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
一、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世界》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体现各种恐龙不同特点,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竞猜活动——请读一读有关自己喜欢的恐龙的句子,但不要读出恐龙的名称,让大家听听,猜猜这是什么恐龙?在猜中了解恐龙特点,在猜中了解说明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虽然这节课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在课堂评价学生这方面语言不够丰富,由于时间关系在让孩子们交流“你所了解的恐龙及它的特点”和“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两个环节时,时间比较仓促,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等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老师们的集思广益。
恐龙世界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感悟文章有条理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视频《龙鸟之争》
2、这究竟是恐龙还鸟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为小小科学家去做一翻科学探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
过渡:小小科学家们,扫除了字词的障碍,我们今天的探索旅程就要开始了。
三、研读第4自然段
1、仔细阅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信息填入表格(课件出示)
2、句子理解:
句1: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预设问题: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a.什么是“形态各异”?
b.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配合读
c.“:”表示一个总起句,“;”表示各分句是并列的,并列的句子间用词有什么要求?
d 请你也试着造一句
句2: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预设问题:恐龙飞向蓝天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浏览第四自然段,划出关于恐龙飞向蓝天的原因不同说法的句子。
4、句子理解: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预设问题:“毋庸置疑”怎么理解?
破折号的作用
四、设疑总结
1、是不是所以的恐龙都变成了鸟类?在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
1、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类?(不是)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小结
-
我们精彩推荐恐龙世界课件专题,静候访问专题:恐龙世界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5iwz.com/zonghe/4743.html